乌克兰危机爆发一周年,战火不熄,苦难不止。在此节点时刻,中国外交部发布《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》,呼吁停火止战,启动和谈。

 

据新华社报道,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2月22日表示:“中方的立场归结起来一句话,就是劝和促谈。一年来,我们没有袖手旁观,从不火上浇油,更反对趁火打劫。我们积极推动局势降温,鼓励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努力。”

 

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对新京报记者表示,俄乌冲突可能存在三种走向,可能演变为长期冲突,或美西方停止对乌援助导致和谈,或俄乌中的一方取胜。另外,俄乌冲突可能随着双方投入更多资源出现失控风险。

 

俄乌冲突有升级甚至失控的风险

 

新京报:目前俄乌冲突处在什么样的状态?

 

吴心伯:俄乌冲突目前处在胶着状态,一段时间以来,没有哪一方能够取得明显的优势。

 

当地时间2022年3月25日,乌克兰哈尔科夫,一场袭击过后,建筑物起火。图/视觉中国

 

新京报:短期内有望看到俄乌冲突终结吗?

 

吴心伯:我认为短期内看不到俄乌冲突终结的可能性。

 

这一判断基于三点理由:一是俄乌双方打的意愿较强,谈的意愿不足。双方基于各自对战场形势的判断,都认为仍有打下去的余力,都认为己方可能取得更大的优势。

 

二是俄乌双方对停战的条件和立场差距太大,短时间内难以弥合。在此前的多轮俄乌谈判中,双方经常各说各话,难以形成谈判的焦点,更不用说共识。

 

三是美西方对俄乌冲突的介入程度加深。美国对乌军事援助已累计超过500亿美元,近日美国总统拜登突然造访乌克兰首都基辅,随后在波兰发表演讲,就是在关键时刻支持乌克兰继续打下去,没有美西方的“点头”,冲突恐怕难以终结。

 

新京报:有消息称俄乌可能爆发一场规模更大的“春季战斗”,俄乌冲突可能升级吗?

 

吴心伯:俄乌冲突存在升级甚至失控的风险。俄乌双方都表达了冲突可能升级的信号,俄罗斯方面希望加大攻势,推进战线,乌克兰也在积极反攻。

 

俄乌双方都在提升自身军事实力。美西方开始向乌克兰提供主战坦克和远程打击武器,并训练乌克兰士兵使用相关武器系统,这意味着美西方提供武器的杀伤力和射程更大,将使得战事的烈度加强。

 

另外,随着俄乌冲突更趋复杂化,北约有可能直接卷入俄乌冲突。到目前为止,北约一直避免直接卷入冲突,通过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和训练乌克兰士兵来实现干预,但是难以预料随着冲突的发展,北约的态度是否会发生变化。

 

俄乌冲突可能存在三种走向

 

新京报:从长期来看,俄乌冲突可能有哪几种走向?

 

吴心伯:一种可能是冲突长期化,俄乌陷入烈度相对较低的、长期的冲突,双方既不能达成和平协议,也都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攻势。

 

另一种可能是美西方无力或者出于某种原因不愿继续支持乌克兰,这可能导致俄乌走向和谈。

 

第三种可能是以一方获胜,俄罗斯可能进攻得手,迫使乌克兰在和谈议题上让步。或者乌克兰可能反攻取胜,迫使俄军退出。

 

目前来说有着太多不确定性,无法预料哪种走向发生的概率更大。

 

当地时间2022年10月17日,乌克兰哈尔科夫,一名乌克兰军人的遗体。图/视觉中国

 

新京报:美西方从政界到民间都有反战、止战的声音,这些声音会对美西方对乌立场产生影响吗?

 

吴心伯:美国和欧洲虽然存在一些反战和要求推进俄乌和谈的声音,但这些声音不算大。俄乌冲突持续的时间越长,外溢效应越明显,反战的声音可能会更大。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发展都遇到了困难,能源、物价等因素影响到民众的生活,假设这样的情况持续或者进一步恶化,民众可能掀起反战浪潮,进一步影响政客的选择。

 

新京报:如何看待中方此次提出的《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》?

 

吴心伯:对于乌克兰危机,中国一直坚持公正的立场,主张政治解决危机,在多个场合表达劝和促谈的声音。此次适时发布相关文件,更加清晰全面地阐明中方立场,反击了西方近期歪曲中方立场的企图,同时再次释放劝和促谈的强烈信号。

 

与中方以往表达的声音相比,此次发布的相关文件在停火、和谈、处理人道主义危机、保护平民和战俘等方面提出了更明确、清晰的主张。同时明确反对攻击核电站等和平核设施,反对使用核武器和生化武器。方案的最后还提出中方愿为战后重建提供协助,这表明其中也考虑到了中乌关系。

 

新京报记者 陈奕凯 

编辑 唐峥 校对 付春愔